项目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泥城镇泥城滨河文化公园
项目名称:泥城滨河文化公园改造工程
设计单位: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导语
如今,公园在城市中承担的工作“越来越重”,它作为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颜值担当”,是居民的主要游憩活动空间,也是市民文化的传播场所。
前不久,上海宣布将实施千座公园计划,建设环城生态公园带,完善城乡公园体系,建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公园城市。而老旧公园的升级改造,则是完善城乡公园体系的重要一环。
泥城滨河文化公园俯瞰
背景:旧园改造 刻不容缓
泥城滨河文化公园位于上海临港泥城镇鸿音路西侧、彭平公路南侧,总面积12.74万平方米,是附近居民经常光顾的场所,景观形式包括坡地、草坪、特色迷你公园、驳岸生态湿地、滨水散步大道等,但随着区域发展迭代,公园建设的部分设施老化,景观效果逐渐变差,已无法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为更好地利用生态资源,重新激发公园的自然魅力,2019年,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公园整体进行设计改造,主要包括硬质铺装、景观设施、绿化改造、停车场改造、夜景灯光等内容。近日,公园改造工程正式完工,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项目区位图
规划思路:合二为一 整体考虑
项目负责人说,公园周边大多为商业居住和公共设施用地,因此在改造中需充分考虑居民的游览需求,不仅需要关注公园整体形式优化和文化表达,更要关注人们在活动中的融入感及体验感。
前期,项目团队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调研上,在《泥城镇志》上了解了公园历史文化,从上海市容局网站中市民对公园的投诉了解了市民的需求,通过探针对公园人流量进行主要分布和动向测定,用无人机拍摄进一步了解现场细节,用问卷调查了解居民需求……
从调研结果看,周边居民大都以步行为主,出行时间以停留1-2小时者居多。其中,草坪、滨水栈道、广场等场所更受大家青睐,修建儿童活动设施、遮荫避雨设施、运动场所、健身器材、健身绿道等设施的呼声较高。
从基地现状看,公园被秋雨路一分为二,东西两侧联系不畅;道路层级、功能不明确,缺少人流入口,许多居民从沿秋雨路两侧绿地进入公园,场地被践踏严重;公园植物覆盖率较低,无特色景点;缺少照明设计等问题亟待解决。
公园鸟瞰效果图
综合现状问题和居民需求,最终,公园总体改造设计形成了“一主环,二次环”的圈层结构,主环以滨水跑步道贯穿东西,两个次环健身环道和滨水休闲环道彼此联系又各自分立,极具特色。沿主环布置广场空间、活动场地、景观亭廊、建构筑物等,以泥城文化为特点,采用现代手法加以表达,烘托空间氛围。
场地尽管被秋雨路分隔为二,但改造设计时仍将两个地块整体考虑,通过步道联系,出入口相对设置,绿化铺装协调等方式实现东西片区一体化。
交通流线形成“一主环,二次环”的圈层结构
为保证公园基本的功能,项目负责人强调了此次改造中需尊崇的几个关键原则:
规划亮点:主题划区 特色引领
此前滨河文化公园休闲功能场地面积很小,本次改造方案除了优化了原有布局,还增加了童叟乐园、休闲场地、宪法主题带,使整个公园外环串联了满足所有年龄层所需的活动空间。
根据空间策略,设计保留了草坪、广场、外围围合绿化,提升湿地岛、外滨河、内滨河、形象入口、秋雨路两侧入口及围墙绿化带的功能内容,最终公园形成了六个功能区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公园功能分区图
"水鱼汇泥城"
泥城社区的土地由长江和钱塘江汇聚冲刷而成 , 鱼随水至,聚于此。水与鱼,是泥城土地形成之因、独特之界、文脉之源。因而,公园设计以“水鱼汇泥城”为主题来源,根据泥城最有特色的海文化、农耕文化,提取了水与鱼的抽象形态作为主要的设计主题元素,并表达在设计方案中。
“幸福环道”
改造后的“童叟乐园”焕然一新,专用颜色喷涂的地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前来健身。
设计通过“红色步道”串联起了公园的各个场景,打造出了一条“幸福环道”,沿着步道前行,新“公园九景”逐个向人们呈现,宪法主题广场、泥城文化广场等通过雕塑和信息长廊展现,在休憩的绿色空间中以更轻松友好的方式传递给来访者。
改造后的休闲空间更加开阔和具有看点,赋予了空间新的属性,为人们创建了交往空间、记忆空间、温情空间、惊喜空间 ……
新“公园九景”
改造后公园以步道(红线)串联各场地,形成不同的“空间属性”
改造后的“童叟乐园”
“桃红柳绿”
除了整体布局的重塑,公园内的人行道景观也进行了重新规划,在保留原有树木的基础上,增加了花坛及绿化,利用视线引导的设计方法,有节奏地布置近景、中景、远景,呈现出了层次丰富、桃红柳绿的景观视觉通廊。
此前,公园内植物覆盖率不够,品种较单一;缺乏色彩和主题,无法呈现优美的视觉效果。对此,项目团队在改造时秉承了“生物多样性”、“以人为本”、“四季景异”等种植设计原则,以金丝垂柳、桃花、合欢、木芙蓉、彩叶灌木片区为骨干树种,选用不同季节植物,营造四季有景的季相景观,并充分考虑进入人群的活动路线、心理感受及功能需求,给人们带来了更为舒适的绿化空间。
改造后形成的六大主题片区:滨水植物带、四季花岛、竹林小径、入口花海、海棠花林、入口花坛
“海绵布局”
采用“海绵城市”措施是提高片区雨水控制有效途径,公园在改造时也将“海绵系统设计”纳入其中,公园改造区域总面积为104600m²,扣除水域面积14510m²,公园内需控制总降雨量为2405.403m³,按照0.33径流系数,需调蓄雨量为793.78m³。
因此,设计方案中推荐采取设置下沉式绿地的方式对地面径流进行控制,按120mm下沉高度,下沉绿地率8%,可调蓄容积656.7m³,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的要求。
公园下凹式绿地布局
公园休闲厅
改造前后对比
结语
随着泥城滨河文化公园的改造完工,一个集休闲娱乐、亲近自然为一体的城市滨河生态公园呈现在大家面前。这座实用性和观赏性兼具的城市公园,为泥城周边居民提供了散步、慢跑、交流、聚会和休闲的绿色文化场所。也为城市提升了整体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