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处湿地一方天,
一滩芦苇一家园。
一群仙鹤一幅画,
一曲天籁一管弦。
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湿地保护法。该法将自2022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针对湿地保护制定法律,在明确“加强湿地保护,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立法目标的同时,确立了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具有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对维护我国生态、粮食和水资源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湿地既是一个地理单元,一个资源空间,也是一个生态系统,与其他环境要素彼此关联。一旦被破坏,不仅会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的萎缩或丧失,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调节气候功能下降、蓄洪防涝能力降低、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危害,而且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会造成巨大威胁。
作为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研究也需要贯彻科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文通过对复旦设计院的湿地规划设计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理念与原则,以期为城市湿地公园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南门湿地公园
修建性详细规划
地理位置和规划范围
设计理念和规划定位
坚持自然风貌原真性保护和生态效能的扩展增量的原则,充分利用改造现状空间资源,避免大规模拆建,在自然滨江的基础上依山势打造梯形花田,保护生态的同时丰富自然景观,将南门湿地公园打造成以巴楚文化为引导的4A级湿地公园塑造中心城区生态修复示范点,连通南北山水绿脉蕴育魅力江上明珠。
规划结构
基于公园对文化展示和休闲游憩的需求,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以园路系统为文化纽带(线),串联巴人文旅区、休闲漫步区、湿地生态区和森林涵养区(面),以入口景观核心和水上文化核心(点)为启动点,用现代的景观手法,弘扬恩施巴人文化、追寻恩施山水记忆,提升休闲旅游体验。
一带 —— 文化景观发展带
以巴楚文化为主线串联基地内四大特色功能区,沿线布置核心景观,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形成基地内部文化景观发展带。
四核 —— 入口景观核心+水上文化核心
在基地北部巴楚文旅区、西部休闲漫步区和南部森林涵养区结合入口开放空间打造景观核,在中部湿地生态区结合休闲娱乐活动,利用优良景观资源,打造水上文化核,塑造新型生态湿地。
四片 —— 巴楚文旅区-休闲漫步区-湿地生态区-森林涵养区
基地以河流、山体、道路为自然分割,形成四个功能鲜明的特色片区,分别承载了文化旅游、休闲游憩、景观游览和生态体验的功能。
嘉定北郊森林湿地公园策划
地理位置和规划范围
设计理念和规划定位
立足森林、湿地自然资源的保护,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通过新颖、独特的构思和科学合理的布局,努力创造生态系统稳定、旅游特色鲜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森林湿地公园。
嘉定北郊森林湿地公园不仅是立足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延续现代发展的脉搏,动静相宜、融汇古今的自然生态奇景;更是以生态修复、生态展示、生态旅游、文化休闲、科普教育为主导功能,以新、奇、旷、幽、特为内涵的上海后花园,是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独一无二的体验式生态之都。
规划结构
基于对市场需求分析,以及对基地生态本底环境的把握,对嘉定北郊森林湿地公园的项目策划进行了总体构思。
01
生态农业观光区
农田作物景观——季相农田;
农田地形景观——梯田景观;
农田大地艺术——农田图案;
湿地农田景观——水田相间。
02
田园生活体验区
农田、森林、湿地相交织的生态环境,小桥、流水、人家的意蕴,构成了一派迷人的田园景象,古朴的村落,碧绿的稻田,丰收的果园,为都市人体验田园生活提供了绝佳的场所。
03
湿地风貌观光区
生态内湖 —— 整理出较为开敞的水面,形成内湖。
季节性浸水草地 —— 利用生态内湖水面高度的季节性变化,在沿湖岸边设置季节性浸水草地。
芦苇沼泽塘 —— 既可以净化水质,也可形成野生动物的栖息之所。
生态鸟岛 —— 设置环境极佳生态鸟岛,为野生鸟类的栖息、保育提供生态场所。
04
水乡湿地风貌区
水乡风貌 ——“小桥、流水、人家”是对江南水乡的总体概括,森林-湿地公园以现有的农田、林地、湿地等生态本底为基础,改造既有的村落与环境,形成以湿地风貌为特色的江南水乡美景。
05
森林野外探幽区
山间密林 —— 打造奇异密林景观。
湿地森林 —— 将水、林两种生态要素相融合,构造独特的湿地森林景观。
多彩花海 —— 薰衣草、郁金香等花的海洋。
植物迷宫 —— 大面积的造型独特的植物迷宫。
童话森林 —— 设置各类童话游憩设施,如奇景漫步道,森林小木屋以及童话广场、魔幻喷泉等。
06
生态人居示范区
生态住宅建筑 —— 生态宜居建筑以及生态节能型住宅,供游人观赏、体验。
07
生态能源展示区
生态节能展示中心 —— 展示新颖而独特的生态技术与节能手段。
清洁能源展示园 —— 以高耸的风车群和成片的太阳能板,形成主体景观。
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
总体规划
地理位置和规划范围
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位于海南省的西部,昌江黎族自治县的北部,西北濒北部湾,项目规划范围约647公顷,约合一万亩。
设计理念和规划定位
以生态湿地资源为基础,以西线旅游崛起为依托,以特色深度体验游为载体,结合湿地及海洋资源,旨在将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打造成“昌江旅游名片”,引领海南西线游的旅游度假标杆。
01
生态层面——蓝绿之洲
通过对整体生态环境,特别是对水体环境和水生植被环境的重建和恢复,为鸟类栖息创造更丰富更舒适的环境,同时也为湿地中各个等级的动物植物居民创造和谐的生境,实现湿地生态多样化,打造西海岸的一块蓝绿之洲。
02
游憩层面——活力之湾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憩活动项目和完善的支持系统(交通和服务设施),梳理并改善景观环境,为游客提供丰富的寓教于乐的生态游憩选择,实现湿地旅游多样化,形成休闲娱乐的活力之湾。
03
利用层面——魅力之地
为提高土地空间利用的效率和有效性,利用土地利用的空间复合和合理的交通体系组织,在原有土地生产的基础上,引入旅游业,提高经济收入,实现湿地利用多样化,将基地打造成湿地利用价值最大化的魅力之地。
规划结构
1 入口接待区
入口接待区位于整个区域的南侧,连接外界的主要入口广场,是服务集散中心。
2 湿地度假区
湿地度假区以湿地动植物为主题,开展湿地科普游览、湿地迷宫、湿地探秘等游览活动,便于游客感受海南特色的咸淡水湿地景观。在湿地的基础上配备高档的养生、度假的居所以及主题庄园。
3 海南西部特色植物园区
海南西部特色植物园区主要以海南本土热带植物为主体,有榕树林景观、龙血树景观等,设置丛林探秘、生态文化游、感受森林氧吧、童年的回忆等活动。设置野外拓展项目,集娱乐、健身、教育于一体,是国际高端夏令营基地。
4 国际农庄文化体验区
该区以当地的特色农作物为主要种植对象,以自然农法来种植健康绿色的农产品,游客可以体验当地的农事活动,享受自给自足带来的乐趣。
5 会所中心区
会所中心区是整个区域的商务会议中心,兼有酒店、购物、游艇俱乐部等功能。
6 滨海商业休闲区
海滨的游乐王国,设置了购物街和酒店,让游客享受一年四季的海洋沐浴,尽情享受各种海滨活动项目,是真正集娱乐、休闲、购物、度假于一体。
7 滨海养生度假区
滨海养生度假区位于红树林保护恢复区的周边,环境优美,濒临海边,配备游艇和海上高尔夫,满足高端人群的休闲需求。
8 生态缓冲区
生态缓冲区作为与核电站之间的隔离带和缓冲带,保护与发展当地的可持续生态系统,保护不同群落的栖息,并维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永续维护。
思考
湿地公园是城市中的重要景观,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在湿地公园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规划原则,并使规划方案具有良好的实施特性,为湿地设计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湿地设计水平。
01
湿地保护原则
以湿地保护原则规划湿地公园,避免对湿地环境造成破坏。注重湿地与城市的高效衔接以保障湿地发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注重湿地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维护生态结构的平衡,使湿地生态系统继续发挥调节作用。
协调统一原则
02
规划湿地公园,需要遵循协调统一原则,使湿地与城市能够协调发展。协调统一的原则主要包括植物景观与湿地特点相吻合、景观风格符合本市城市建设的特点、景观建设选材的环保性。
03
功能化原则
规划湿地公园,需要采用功能化原则,提高湿地公园功能设计的重视程度,使其具有良好的城市美化功能。湿地公园具有广阔的空间,需要合理安排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息娱乐的场所,使湿地公园更加地具有实用价值。
可持续发展原则
04
规划湿地公园,需要采用可持续发展原则,从而形成良好的保护作用。开发湿地公园过程中,需要将其与旅游业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又能够为湿地公园的维护带来资金支持,符合湿地公园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良好的循环体系,必要时可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干预,提高湿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参考资料:
推动湿地保护走向法治化
部分图片选自公共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END-
湿地公园|合理规划,呵护地球之肾
-
项目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