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红色旅游在国内迅速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规划也成为城乡规划工作的新热点。红色旅游不仅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并且为美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新的路径。
对于具有红色文化基因和红色资源禀赋的地区,其中探索可谓恰逢其时,让我们先来看看红色旅游市场发展现状究竟如何?然后一起探讨如何立足于本地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创新性的规划与设计,打造一个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并有效传播红色文化的景点或园区。
我国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日益壮大,消费客群日趋多元。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3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数量2.83亿人次,同比增长11.1%,旅游收入为777.59亿元,同比增长17.5%。据《2023年上半年度红色旅游消费报告》显示,18岁以下出游人次占比16%,18-35岁游客占比50%,35-55岁游客占比20%,56岁及以上游客占比14%,年轻化趋势显著。
近年来,各地旅游部门深挖红色资源“富矿”,积极培育红色旅游产业,意图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游、文化游等多业态的融合,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产品结构多为静态的文物陈列与展示,比较单一,与生态游、休闲游、文化创意等业态的融合还不够深入。
如何因地制宜地规划好红色旅游景区和园区,提高游玩体验的丰富度,植入新场景、新业态,提供多样化的沉浸式体验,满足游客的所需呢?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郭家庄镇陈家庄红色产业园设计项目工作,今天我们就相关的议题浅谈一二。
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
陈家庄红色产业园设计项目
陈家庄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郭家庄镇域内,稷王山东麓,峨眉岭南部,涑水河以北,闻喜城西20余千米处。陈家庄历史悠久,文脉深厚,是运城市颇有影响的革命老区村。不仅被国家住建部、文旅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公布为中国古村落,更是山西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
项目组经过实地考察,发现陈家庄悠久的红色历史和强大的红色基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共稷麓三区区政府,稷麓抗日民主县政府,中共太岳三地委、三专署、三分区司令部等党政机关,都在这里驻扎,当时的晋南日报社、电台、银行等30余家机关单位都在此办公。场地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完好的保留,包括过去的太岳三地委、三专署、司令部、宣传队等32个单位的旧址,还有多位革命前辈的住地。这个项目的特殊性就在于其历史、文化和物理场地的唯一性,作为晋南解放事业的红色摇篮,“河东的西柏坡”的唯一性。
陈家庄红色产业园区距镇区约7公里,可由县道844连接省道235。半小时交通圈可覆盖闻喜西站与闻喜火车站,一小时交通圈可覆盖运城机场、运城高铁站、运城火车站等,区位交通便捷。陈家庄村地处黄土高原运城盆地,属于山地丘陵性地貌,具有独具地域特色的黄土梯田台地景观。村中还保留有捏花馍、剪纸等传统手工艺人,还组织锣鼓队、诗联小组等文艺小组活动。
目前村庄在重要建设区域未完全投入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未能满足发展要求,本次规划将在产业园整体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对园区重点建设区域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并对产业园公共服务设施建筑深入设计,力求构建风格统一。
目前产业园内建筑,尤其是村民住宅建筑多为村民早期自发建设,内部绿地景观系统尚未完全确立,本次规划将对产业园整体建筑风貌进行重点规划,对产业园内的道路巷道、公共空间等进行全方位的景观系统设计,并对道路系统、市政系统等进行修整、补建设计,以期使园区基础设施能与园区发展目标相匹配。
以闻喜县红色产业集聚的主战场为目标定位,通过红色文、农、旅融合打造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山西省红色文化精神展示的“新窗口”。以革命文化精神为依托,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与农业资源,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圣地”和“农耕文明起源地”。
规划基于详实现状调研和国内经验借鉴的基础上,立足“发展诉求+目标要求+规划实施+村民意愿”多维导向,以构建分级管控、分类施策的陈家庄红色产业园规划设计工作目标,探索红色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的“陈家庄模式”。
通过整体风貌体系设计,打造一个村容整洁、文化深厚、以陈家庄红色革命文化为核心、集生态、文化、旅游、农业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休闲胜地。将目前不同类型的建筑抽象化处理,提取出村庄建筑的主体色彩,归纳总结出村庄整体风貌中的色彩体系。此外,在乡村公共空间绿化、村边绿化、路边绿化、庭院绿化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以陈家庄现有红色建筑为参考,由原来单一的纪念性建筑转变为综合型纪念性建筑以及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加强使用者的参与性。用多元的建筑设计手法,从建筑主题的表达、空间组织、环境营造、形象构思等方面,巩固传统模式功能,并不断开拓创新。一方面,在设计中要注重继承文脉、弘扬人文精神、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另一方面,要关注新科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
具体而言,本案结合陈家庄现有建筑的风格特色,从具有中国北方传统文化的造型中提取元素,为建筑风格提供语言符号:
• 以红色或青色砖墙作为主要立面的肌理;
• 以现代的材料和技术手段演绎传统文化的精髓,创造大气而富于变化的视觉效果;
• 建筑以砖青色、土黄色和庄严的深红色作为主题形象的主色调,形成建筑统一感与连续性;
• 建筑整体的设计风格统一庄严大气,将红色文化精神的内涵通过视觉效果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给人传达特定的历史人文气息以及心灵的震撼,产生内心的共鸣。
在《闻喜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和《陈家庄红色产业园整体规划设计项目》(2018-2025)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片区未来发展功能导向,将产业园整体风貌划分为三个主要片区,分别是红色文化风貌区、乡村建设风貌区、自然乡土风貌区。
园区游线设计上,主打红色革命旅游项目,针对绝大多数游客客群,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吸引点,在革命旧址与文化体验中感受“河东西柏坡” 的魅力。包含线路项目:景区入口、游客服务中心、革命纪念广场、骑兵连、三岳三分区旧址、农耕文化园、瞭望塔、军事拓展基地、古庙等。
1. 陈家庄游客中心
陈家庄游客中心是整个风景旅游区的主要展示中心、信息提供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是游客认识陈家庄红色产业园区的第一个窗口。建筑设计中,与陈家庄红色产业园整体建筑风格相匹配的同时,在传统中式风格中加入现代元素,新旧结合,体现出红色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扬。
不仅如此,陈家庄游客中心具备引导、服务、游憩、集散四大功能:
一是引导功能,陈家庄游客中心位于陈家庄红色产业园的主要入口位置,处于园区的前端,可以为游客在进园之前对园区的基本情况做一个简单了解;
二是服务功能,游客中心提供休闲、餐饮、娱乐等服务,可以作为游客在景区休息和娱乐的场所;
三是游憩功能,本案涵盖多种功能空间,提供实体和电子形式的展览设施,可供游客在较短的停留时间内进行游览;
四是集散功能,陈家庄游客中心位于靠近园区交通的重要节点,交通便利,方便人群的集散;
2. 陈家庄革命纪念馆
陈家庄太岳三地委纪念位于革命广场北端,陈列了陈家庄红色文化相关的重要文物等珍贵资料,是游客了解陈家庄的革命历史事迹的重要途径。游客可通过静态的文物陈列与展示,和动态的影音画面深入了解陈家庄的革命历史。
3. 陈家庄活动中心
陈家庄活动中心位于村委会东侧,改造自村庄戏台。通过建筑改造丰富建筑功能,提高利用率,可承接红色文艺汇演等活动,同时保持建筑风格与村庄主体形象相符。
4. 陈家庄民宿建筑
陈家庄民宿设计旨在为产业园未来发展,面向红色旅游市场,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村庄建筑,满足游客的娱乐、餐饮、住宿需求,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
民宿建筑的设计上,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红色文化充分地融入建筑中。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传统的建筑造型,创造红色文化风格的居住民宿。
5. 陈家庄革命老街
陈家庄红色旅游商业街是游客聚集的一个主要场所,规划在村庄内纵向排列分布,多为一层建筑。建筑外立面采用多样的红色旅游文化符号,整体风貌与村庄传统建筑相统一,营造一个多功能、舒适的、具有强烈红色文化氛围、集娱乐购物与文化休闲为一体的街道环境。
商业街整体空间格局体现出传统型乡村灵活、有机、多变的特性,空间形态虽以线性为主,却包含了折线、直线的多种演变。空间组织以两条东西向的线索同时展开,通过平行、相交等方式形成空间发展的多条路径。
6. 陈家庄新村街区
陈家庄新村街区包含村委会、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卫生室等村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是村民聚集的主要场所,也是直观展示村庄形象的重要空间。建筑外立面采用多样的红色旅游文化符号,整体风貌与村庄传统建筑相统一,营造一个舒适的、具有红色文化氛围的的街区环境。
1. 道路街巷
通过科学合理的改造设计提升入村道路和村庄道路,例如修复完善破损路面、增加道路标识牌、在道路边缘增设绿化带、设置文化雕塑、休憩广场和路灯等,墙面选材以青砖为主,使围墙景观与村庄整体风貌相统一。
2. 民居建筑
民居建筑设计总体思路为:风貌延续、整旧如旧、新修协调。
延续村庄现状整体风貌,通过功能更新和完善提升村庄生活品质;在村庄建筑整治改造中,充分尊重建筑现状,通过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使其在形式上与村庄整体风貌保持统一,在功能上实现现代宜居的理念;新建的建筑在色彩和材质上,保持与村庄建筑相协调,着重表达村庄传统建筑符号。
材质上参考当地普遍的做法和村民经济实力,墙体建议以空心砖等新工艺墙体材料取代普通砖,从而降低粘土需求量,降低环境和经济成本。同时保留土坯墙、石料、木材等地方传统建筑材料。谨慎使用釉面砖、纯色彩钢瓦等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材料。
色彩建议以棕色、土色、米色红色为主,配以少量红色。
1. 革命广场和地道
革命广场位于村庄中心位置,包括革命纪念馆、雕塑群、纪念广场等,是展示村庄形象的重要平台。陈家庄地道是抗日战争,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陈家庄军民对敌斗争中的一处重要战争遗址,全长一千米。设计上通过风貌改造提升,与产业园主题相得益彰。
2. 瞭望塔
瞭望塔为露天钢结构构筑物,现造型简易缺乏美感,风格与村庄整体形象不协调。瞭望塔作为旅游线路中的重要节点,经过重新设计改造,将功能性与美观性相结合,融入红色元素,使其充分发挥制高点的作用。
3. 小型景观节点设计导引
规划建议在部分民居门口处两侧空地中栽植小型花灌木,或作为小菜园加以整理,提高使用性和美感,并提升整体景观效果。建议添加自然山石或新型材料类的景观宣传栏、指示牌等景观小品,增添景观雕塑,在增添乡村的自然气息的同时,提高整体文化气质。
将农村屋前屋后废旧场地杂物清除,外围绿地种植苗木,将空地内部核心地带稍加平整铺装,增添休憩空间,营造乡村野趣的氛围。建议在街道道路的一侧布置花池坐凳,分割大面积空间的同时,也能起到装饰街道的作用,提高舒适度。
4. 新增景观节点设计
在空旷的院落旁边加入边角绿地,配以枝叶浓密、树形优美的孤立木或丛植树,搭配景石,营造出视觉性较强的景观效果。并沿路增加照明设施、垃圾桶等,植物造景与建筑相互融合,提升村庄整体风貌。
5. 植物配置
在建筑与村庄内部巷道周边,可以种植国槐、鹅掌楸、杜仲、丁香、女贞、观赏性农作物等。在文化广场及小型街头绿地周边,可以法国梧桐、黄杨、月季、女贞等植物搭配种植为主。在入村主路及主要道路周边,建议以栾树、银杏、柏树、榆叶梅、紫叶李等高大乔木或景观性植物搭配种植。
1. 村庄标识系统导引
规划在入口大门旁两侧空地中建设裸土形式的炮楼,搭配标语、景观树种,路两旁栽植小型花灌木,更清晰的彰显村庄特色,提升整体景观效果。村庄标识系统设计,融入红色文化和地域特色,就地取材以贴近村庄特色。
村庄标识牌的设计,可以融入陈家庄特有的民居建筑元素,体现出民居建筑的建筑元素,包括村委、医疗、公厕、商业、景点、街巷等标识牌。
2. 村庄基础工程设计导引
具体包括给水工程建设导引、污水工程建设导引、雨水工程建设导引、电力电信工程建设导引、环卫工程建设导引、综合防灾工程建设导引等内容。
1. 红色文化体验——“我是小红军”
目标客群为学生团体。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红军战士的生活,如模拟战争、军体操演练、物资分配、工作分配等,培养爱国情感,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视频来源于雷霆拓展
2. 红色文化体验——“重回陈家庄”
目标客群为企事业单位党员团体、学生团体、中老年群体等。以陈家庄红色游线为基托,通过实地感受了解革命时期前辈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透过游线上的遗址、标牌、纪念馆等节点,更深入地知晓发生在陈家庄的光辉历程,感悟和继承红色精神。
3. 红色文艺汇演
目标客群年龄不限。以“爱国爱党 ”、“缅怀岁月” 等主题开展文艺汇演,将陈家庄的革命历史在舞台上充分展现,传承红色基因,绽放热血光彩。
4. 农产品采摘体验
目标客群为单位团体、家庭团体等。引导游客进入村民自种大棚,体验果蔬采摘,在感受农事乐趣的同时,体验劳动带来的收获与快乐。该活动以旅游产业带动农业,可促进本地农民增收。
视频来源于雷霆拓展
5. 特色手工活动体验
目标客群为学生团体、家庭团体、个人游客等对传统手工艺活动有兴趣的群体。引导游客进入对外开放的农户中体验手工豆腐制作、草鞋制作、布料染制等活动,感受传统手工劳动带来的快乐。该活动以旅游产业带动本地农民增收。
陈家庄这片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正是这些人才促进了晋南解放事业、当代的红色文化教育事业。项目中,我们继承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也意图将这些陈家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传递下去。随着多处遗址的修复以及纪念广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景点循环路等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完善,这片土地上的红色研学活动因“接地气”越来越受到瞩目。据记录显示,每日来访人数超过400人,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3万人次参加了研学活动……陈家庄红色旅游正在孕育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能。
乡村红色旅游规划,一方面要注重当地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针对受众群体设计还原度高、互动性强、场景多元的沉浸式体验,通过遗址保护、场景还原、情景再现等使参与者与重要历史节点的人事物产生链接,提升红色文旅项目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注重融合,规划上持续放大“红色+”效应,培育红色+研学、红色+农旅、红色+康养等新模式新业态,在促进红色消费转型升级、赋能乡村振兴、激发红色资源活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红色剧本杀
此外,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动员各方力量搞好乡村红色旅游项目,通过规划公示、召开座谈和村民代表会议,使村民了解红色旅游发展前景,认识到红色旅游对于发展村庄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和作用,加强群众的支持和参与。
1. 闻喜探索红色教育基地社会化运营,激活研学旅游“一池春水”——又见“陈家庄”
2. 红色旅游风生水起 文旅融合别样火红
3. 山西红色旅游发展研究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
红色旅游成为点燃乡村振兴的新火种
-
项目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