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山水鹰城 ,近悦远来 | 平顶山市村镇建设规划发表时间:2021-06-25
0.jpg


项目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

项目名称:平顶山市村镇建设规划

设计单位: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导语


平顶山下的千年鹰城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因市区建在“山顶平坦如削”的平顶山下而得名。是资源型工业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书法城、中国观音文化之乡……平顶山市最早可追溯到六朝,为“应国”古都,与“鹰”谐音,大家又习惯称它为“鹰城”。


厚重的历史造就了平顶山独特的文化现象,这里有世界第一大佛——中原大佛;长城之父——楚长城,千手千眼观音的起源地——香山寺,有世界最重的铜钟——世纪铜钟,有中国北宋时期大文豪之墓——三苏坟,还有“叶公好龙”中叶公的居住地——叶县……



0 (3).jpg


平顶山中原大佛



背景


城郊融合的“烦恼”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南北交融的气候条件,造化出秀美雄奇的山水景观,平顶山市是河南省山水旅游资源的富集区,旅游资源单体达4200多个,近几年吸引了不少游客观光。


然而,市内原有的公共设施已无法承接日益增长的游客服务需求,尤其是平顶山外围的“城郊”区域暴露出了公共空间缺乏、交通堵塞不畅、环境污染严重、居民住房落后等诸多问题,制约着当地的发展。


0 (1).jpg

平顶山市


2014年11月,复旦设计院受平顶山市政府委托,对平顶山市村镇范围约360km²作总体规划,历经两年多时间得以完成。


该规划旨在整合农村居民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推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及第三产业向农村延伸辐射,获得平顶山市政府高度评价,并获得“2017年度河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村镇规划类三等奖”。


0 (1).png

平顶山市总体规划图


平顶山市的矿区非常多,村庄也较为零散,山路大多未开发完善,这让前期的调研工作非常困难。在经过多次的实地踏勘后,项目组团队通过现状调研和座谈访谈等方式,梳理现状,分析其特征、结合村民、村庄的实际需求,明确了几个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接下来的规划工作指明了方向。


现状与核心问题



1



完善村庄的整体布局。
北部矿区村庄密集,亟需归并;山上村庄规模小且呈零散化分布,亟待整合;其它部分村庄成片布局,呈典型平原村庄分布状态,需适当进行引导。



2



提升乡村的整体风貌。
如白龟山水库上游以及沙河沿线村庄、北部山村风景秀美,可进行适度旅游开发。



3



村镇的环境整治
村庄环境卫生有待改善,垃圾污染尤其严重,需重点整治。



4



民居住宅建设。
这里的乡村建设为典型平原民居,村庄建设多为瓦房、水泥房、土房,建筑质量有待提高。



0 (4).jpg


平顶山市郊区鸟瞰图



设计理念


全域视角下的美丽乡村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空间逻辑,就像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时代,“天时、地利、人和”是其空间布局的基本要素和内在逻辑。


项目负责人认为,“合时宜、服水土、通人性”放在今天依然适用,现代人做规划时除了重视土地等物质条件和技术因素外,对时间维度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要有通盘考虑。


尤其是村镇规划应当以“全域视角”来整体统筹,放大其特色,加深其内涵,将平顶山市完成从“资源型城市”到“内涵型城市”的转型,并以“矿村共融”为理念,推动分类整治,引导村庄注入发展动力,以“内生型”发展美丽乡村。


0 (5).jpg

平顶山市夕阳美景



平顶山市村镇总体规划形成“一环、两带、五轴、六区”的空间结构。


一环

由平顶山市中心城区外围(即本规划范围)所形成的城乡统筹发展环。

 两带

一是北部矿区转型驱动示范带:主要以新华区和卫东区矿区发展为依托,沿线发展文化、旅游、商贸、休闲、物流等产业,构筑成平顶山北部城市主框架。

二是南部休闲旅游示范带:主要以白龟山水库、沙河等水系为依托,沿岸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商贸等生态型产业,构筑城市生态景观格局的主框架。


0 (6).jpg

五轴

包括了卫东物流板块拓展轴、新华商贸板块拓展轴、湛南新城板块拓展轴、高新综合板块拓展轴、新城服务板块拓展轴等5个建设功能拓展轴。

六区

指的是包括卫东区生态旅游片区、卫东区文化旅游与现代农业片区、新华区文化旅游片区、湛河区生态旅游与生态居住片区、湛河区现代农业片区、新城区养生度假片区。


0 (2).jpg

平顶山市白龟湖国家湿地公园一景


项目负责人认为,规划应当与现有的发展项目相结合,但更需要合理引导、改造、淘汰一些落后项目,就拿平顶山市来说,一是要淘汰布局不合理项目,如沙河两侧工业、仓储等,引导逐步搬迁或淘汰,二是将污染、产能落后项目进行逐步淘汰或改造。


0.png



规划亮点


内涵式的发展提升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规划,项目组希望不单只是对当地空间做出合理性的布局,更是对当地现有的产业进行提升和引导,但究竟如何助推城市升级和转型则是项目的难点所在。


从现状来看,平顶山市市区产业支撑不足,村镇发展动力不明显。于是,规划通过对平顶山市从“资源型”产业向“内涵式”的转型引导,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鼓励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大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形成与中心城区产业互补的格局,这也意味着商务服务、文化体验、休闲旅游等新型服务功能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0 (7).jpg


除了产业升级,生态改造也是本次规划的亮点,规划总体构筑了“山、水、城、田”的生态化格局,以建设绿道系统、生态旅游带促进生态功能的发展,同时针对当地山地贫瘠的问题,提出植树造村,提水上山”等解决方案


此外,交通问题也长期以来制约着平顶山市整体的发展。规划范围内有许多尚未形成的道路体系,如北部矿区的道路受铁路分割的影响较大,于是规划中完善了铁路客运和货运站场建设,改建并提升公路等级。


0 (2).png

交通规划示意图


同时,规划新干路,增加区间道路,打通断头路、加密路网,形成“五横二十三纵”的道路交通体系,整体提升了对外交通能力。


0 (9).jpg

平顶山东站旧貌



复兴的生态空间


近几年,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最具活力的消费热点和增长点,旅游与乡村互动融合的发展趋势明显,为了让原本旅游资源丰富的平顶山市跟上时代的步伐,则需要推动村镇旅游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升级。


0 (8).jpg

平顶山市香山寺


规划中重新梳理了旅游片区的划分,总体形成“一心,多点,五片区,多廊道”共存的旅游框架。

一心

旅游集散中心

多点

由历史遗址、大型公园、以及矿区所组成的历史、自然、人文景点

五片区

宗教文化与矿区森林游览区;历史古迹与滨水休闲娱乐区;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区;历史文化旅游片区;沙河生态旅游区

多廊道

北环路、长安大道、建设路、香山大道、沙河沿岸景观路等构成的景观大道


0 (3).png

旅游片区规划示意图


针对现有生态空间较为零散等问题,规划又做了以下几处重点升级:


一是依托山水与道路,保护生态廊道。连接分散的城市绿地,同时将田园生态、湿地水系、城市公园通过绿道与城区串联起来,“显山、亮水、露田”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复合网络生态结构。


0 (11).jpg

“山、水、城、田”的生态化布局


二是农业区生态优先,强化郊野特色。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持郊野特有的农田林网、河湖水系、村落肌理,打造郊野田园风光。


三是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加强特色引导。突出生态治理与环境导入,因地制宜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等,积极引导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进行特色化合理利用。


0 (10).jpg

平顶山市山区一景


同时,全域划分为四大风貌形态,并制定相应风貌控制策略,加以管理落实。


山水矿城风貌区

逐步恢复优化采矿区地质状况,构建显山露水的山水城镇空间关系

滨湖湿地风貌区

强化滨湖湿地的保护,通过滨水休闲环境建设形成宜居环境。

滨水生态风貌区

保护滨水生态环境,沿河道构建慢行休闲空间,城乡建设向水体开放。

林田乡野风貌区

保护主要林区以及特色乡村,突出民居建筑特色风貌。


以上可见,旅游规划重点突出了山水生态和中原文化特色,形成生态观光和文化休闲旅游为主,养生度假相结合的旅游体系。



推荐“打卡”路线


1

宗教文化与矿区森林游览线,连接香山寺—落凫山—平顶山—金牛山—门楼张民居—任寨汉墓群—蒲城店遗址—河滨公园—白鹭洲公园以及各矿区景观

2

历史古迹与滨水娱乐游览线,连接半岛农业观光—河村生态风情园—凤凰山公园—平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应国墓遗址—养老度假村—韩寨遗址

3

环湖与生态农业旅游线,连接白龟山水库—鱼陵山汉墓群—特色种植园—农业观光采摘园等



规划笔记


探索当下村庄规划趋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政策的调整,村镇规划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项目负责人认为一般而言,村庄规划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0 (16).jpg


首先,精细化布局。要融入土地利用规划对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土地整治等方面的管控要求;二要融合村庄建设规划在居民点用地布局、农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布局、产业发展引导、乡村文化传承等方面的优势。

 

其次,做好村庄宅基地的有效管控。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规范村庄宅基地管理,解决宅基地违法使用,盘活长期闲置宅基地,同时保障村民合理住房建设的需求。


最后,国土空间规划已进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空间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实践需要顺应时代要求而优化,更新规划理念,提升基地内涵。


0 (17).jpg



结语


本项目在河南地级市,率先提出“平顶山环城360规划”的概念,探索中心城区外围空间的利用,以“全域视角”统筹城区发展,明确城市发展方向与重点。同时,以“产城乡一体、矿城人一体”理念探索城郊城镇化路径与动力模式,推进城乡融合和村镇建设。


未来,复旦设计院也将从多个维度,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以运用到更多的乡镇、村建设中去。



部分图片选自公共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可联系删除。